
夏季休假玩水-“飲酒最危險”
- 2013~2017年夏季,在國立公園發生的全體6起溺水身亡事故中,5起事故(83%)是由於酒後玩水而引起的
- 必须遵守做准备运动及穿着救生衣等安全守则
經分析顯示,在最近5年(2013年~2017年)的夏季(7月~8月)休假期間,國立公園發生的6起溺水身亡事故中,5起(83%)是由於酒後玩水而引起的。
通常情況下,飲酒可會引發心跳加快,血管擴張。若此時進入冷水中,其血管會急劇收縮,進而增加心臟負擔,導致心臟麻痹。
為 確保夏日玩水安全,不僅要禁酒,而且必須遵守做前期準備運動及基本安全守則。
國立公園內的溪谷水溫低,其水深也無法準確預知。而且有 些區段還會發生漩渦現象,因此應在溪谷邊緣進行玩水。
在海邊(海水浴場),應提前確認有關潮池、離岸流、海水 岔路等危險因素的信息。
另外,在夏季,由於受山地地形的影響,可能會發生突降暴 雨或雷雨現象,因此應密切關註氣象狀況。若遇有暴雨預警等特別氣象預報,應立即停止玩水,並積極遵從相關管制措施。
為了預防夏季玩水安全事故,我們國立公園管理公團將泰安海岸等全國21家國立公園的173處主要溪谷和海邊選定為重點管理對象,並對其進行集中管理。
在重點管理對象地區, 我們將於安全事故薄弱時間段-下午時間集中安排巡邏人力,同時配備入水控制網、安全線、救生圈等救護裝備,備齊有關遊客管制及安全守則宣傳品,供遊客參考。
以下为夏季玩水十大安全守则,敬请熟知守则内容,并度过安全快乐的夏季休假。
夏季玩水十大安全守則
- 為了預防手腳等部位發生痙攣,遊泳之前,須做好準備運動,並穿好救生衣。
- 初次入水時,應從離心臟最遠的部位開始(腿、胳膊、臉部、胸部等順序)用水弄濕後方可入水。
- 遊泳時,若身上起雞皮疙瘩,皮膚拉緊,則應裹好身子保持暖和狀態並進行休息。
※ 此時,可會出現腿部抽筋或肌肉痙攣現象,非常危險,須特別註意。
- 由於水深不均,如遇突然變深的地方尤其危險。
- 若無救護經驗,在安全救護之前,請勿盲目進行營救。
- 若發現有人溺水,應向周邊呼叫(立即向119報警)。若對營救沒有把握,請勿貿然跳進水中。
- 即使對遊泳水平很有信心,也應盡量利用周邊的物件(救生衣塑料泡沫、長桿等)進行安全搶救。
- 若健康狀態不佳或特別饑餓,或者用餐後,請勿下水遊泳。
- 請勿對自己的遊泳水平過於自信而做出過分行為。
- 請勿長時間持續遊泳,且勿在湖水或江水中獨自遊泳。